獵奇 – Au Passage
我自以為對巴黎餐廳算是夠了解的. 廚師們的異動; 餐廳的八卦內幕; 新開幕的資訊; 餐飲集團間的角力布局…
可是常常被打臉, 尤其是在新開的小餐廳資訊上. 猜想因為我還是老派從傳統媒體公關上蒐集資訊, 社群網路的消息我就不行了.
老實說, 對社群網路的資訊評價我總有一種不自覺的鄙視輕蔑, 認為那些網紅, youtuber的看法不可靠. 有一次和兩個網紅受葡萄酒大亨Bernard Magrez之邀去波爾多, 在著名的La Grande Maison晚餐過夜.
晚餐上酒, 聊到葡萄品種, 不知為何公關談到pinot. 其中一個網紅立馬問: pinot noir是甚麼? 公關不動聲色地解釋那是葡萄品種. 再問大家想喝甚麼, 另一個說她不喝酒.
所以, 想也知道, 當晚只有我和公關喝酒, 但是餐廳也懶得端出集團下最好的Château Pape Clément, 避免松露餵豬的慘狀.
我只能在心底唱三聲無奈 (多年後仍有無限迴聲: 被當作豬的無奈啊無奈啊~)
當有朋友推薦我沒聽過的餐廳時, 心中就難免掙扎. 踩雷痛的不只是錢包, 更是整個情緒. 又常常礙於情面, 不好意思否決朋友推薦.
朋友推薦雖然雷不少, 但也不乏驚喜. 上周末就是個大驚喜.
從我家沿著大道走過去, 要拐進一條牆上有各種詭異塗鴉, 尿騷氣味不時撲鼻而來, 像有人群聚嗑藥吸毒, 幾乎沒有商店人跡的清冷小巷.
然後看到一棟鄉下才會見到的矩形簡陋小屋, 門口一個酒桶, 門上一個招牌. 靜僻小巷裡的簡陋小館這個氛圍很不巴黎, 因此顯得格外有趣.
菜單就是一張紙, 10來道菜都是小份量的, 是現在很流行的大家共用分食的模式. 女侍者得把菜的內容作法材料一道道解說, 帶著疑惑(先問確認懂不懂法文呢, 3又1/2張亞洲臉孔嘛!), 帶著手勢, 龍飛鳳舞地一一道來. 你們幾個人, 大約算幾道一個人, 所以你們四人約點個8-10道菜…
我沒很認真聽, 心裡一直在想: 她… 不會每一桌都要這樣解說吧? 天啊, 一晚上她得重述幾遍… 服務生好當嗎?!
我沒很認真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掃了桌上的QR code發現酒單超級精彩有趣, 而且價格和藹可親, 整個人就沉浸在長達10多頁的酒單裡了.
選酒的人顯然偏愛小酒莊, 有機的, 自然的, 不隨俗的, 不主流的. 我很驚訝於一些極冷門少見卻未必昂貴的酒都出現了.
心底盤算好幾支候選酒之後, 我的注意力又被女侍者的菜色解說拉回來了. 甚麼? 菜色裡有牛腦, 有XO醬, 有Miso… 聽起來就是法國餐飲界裡的旁門邪道, 暗黑料理.
太好玩了!
先點了菜, 侍者再幫忙安排上菜次序.
道道驚奇, 道道驚喜.
酒也是.
後來派本桌唯一的女性去色誘主廚來聊天. 穿著短褲頭涼鞋的(幾乎光頭)丹麥人, 曾在Noma工作.
他的菜其實不怎麼Noma, 但是有Noma那種對世界料理做法的開放叛逆精神. 他學到的是Noma的心法, 不是作法.
還沒用完餐, 我們已經打算再回去了.